松林菇王松茸
“凡物松出,无不可爱”,松茸更是这“可爱之物”中的佼佼者。每年7-10月,夏末秋初之时,正是针叶林下破土美味“松茸”的盛产时节。 松茸(Tricholoma matsutake或者Tricholoma nauseosum)是一种要与针叶等植物根共生的外生菌根菌,尚未能人工栽培。其菌肉肥厚、肉质细嫩、馥郁香浓、风味难忘。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,松茸也频频出现在糖尿病、肥胖症甚至是癌症等的治疗研究中。尽管有报道说松茸人工栽培已有眉目,但在松茸消费大国日本,其本土产3L级松茸每公斤售价达10万日元(8000元人民币左右)或以上(amazon.co.jp报价)。另外,鲜松茸的保鲜期限也堪比荔枝。而在我国,野生松茸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。这样一种药食兼益,产量有限而又身份显赫的蕈菌,难怪会被人们美誉为食用蕈菌中的“菇之王”。 松茸分类学上属白蘑科白蘑属,而究其名字历史背景之深远,则远比其分类学的标签要精彩。“松”一字明示其立足之地生长之源,而“茸”一字则源于日语,日语“茸”是“(蕈)菌”的同义词。日本的松茸情结源远流长,视采茸食茸为人生一大乐事,更常赋以诗词绘以丹青。古诗歌集《万叶集》(726年)中《咏芳》如此形容松茸:“高松之此峯迫爾,笠立而盈盛,秋香乃吉者”。历史研究观点之一是,“松茸”一名源于日本,见于日本随笔文《徒然草》(1330-1340年间),原文曰“雉·松茸などは、御汤殿(おゆどの)の上にかゝりたるも苦しからず”,意即“雉与松茸等悬于御汤殿以无碍也”,可见当时松茸已入主皇宫膳食名单。而在随后众多的名录、菌谱、食鉴等日本典籍,都有“松茸”一名的记载。而考之于我国典籍,则无以“茸”称菌,宋代陈仁玉著的《菌谱》(1245年)中称松口蘑为“松蕈”,明代浙江地方志《乍浦九山补志》等文献有以“松花蕈”称呼松茸。故此,松茸在我国的正规中文学名是“松口蘑”。另外,目前商业上“松茸”一词并不像分类学上的概念,它指的是一个种群而非单个物种。